近期,不少地區(qū)的高三學生都在經歷一件人生大事——高考報名,。今年高考報名,,不少地區(qū)都強調嚴格審查考生報名資格,,例如審核考生的畢業(yè)學校,、應往屆屬性,,嚴防“高考移民”等。此外,,由于高考改革探索,,一些地區(qū)明年的高考將出現(xiàn)新變化。
超20省份明確2021高考報名時間
距離2021年高考還剩200余天,,不過,,眼下已經有超20個省份明確高考報名時間,四川,、安徽,、黑龍江等省份,在10月份已經完成了這項工作,。
更多地區(qū)的高考報名在11月上旬開始進行,。如福建為11月1日至6日,甘肅為11月1日至9日,,廣東,、貴州為11月1日至10日,河北,、北京也于11月1日開始報名資格初審和網上申報工作,。
整體而言,11月是高考報名的集中期,,山東,、天津、內蒙古,、湖北等省份雖然暫未開啟報名,,但也將在11月中下旬進行。
例如天津為11月14日至23日,、內蒙古為11月16日至27日,,湖北為11月18日至30日。
在公布報名時間的同時,,一些地區(qū)也在為考生能順利報名提供便利,。例如,在報名繳費方式方面,,北京,、內蒙古等地已經可以支持微信、支付寶繳費,。
再如,,考慮到考生報名前居民身份證有效期滿,、證件損壞、丟失等急需辦證,、用證的迫切需求,河北秦皇島市公安機關還將開啟高考學生報名加急辦理居民身份證“綠色通道”,。
這些地方的高考將有新變化
對一些地區(qū)而言,,2021年高考將有不少變化。
在2021年的高考中,,江蘇,、湖北、福建,、遼寧,、廣東、重慶,、河北,、湖南等8個省份將會啟動新的高考政策。
根據(jù)此前公布的實施方案,,8省份將采用“3+1+2”模式,。即“3”為全國統(tǒng)考科目語文、數(shù)學,、外語,,所有學生必考;“1”為首選科目,,考生須在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一科;“2”為再選科目,,考生可在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個科目中選擇兩科,。
在報名方式上,根據(jù)遼寧省招考辦發(fā)布的說明,,2021年高考,,遼寧省首次將高考報名與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成績相關聯(lián),首選考試科目對應的合格性考試科目成績不合格的考生,,不得報名參加統(tǒng)一高考,,僅可報名參加單考單招考試。
此外,,在北京,,據(jù)北京教育考試院消息,從2021年起,北京高考英語增加口語考試,,口語加聽力考試共計50分,,一年安排兩次機考,取兩次聽說機考最高成績與筆試成績一同組成英語科目成績計入高考總分,,英語科目總分值不變,。
嚴把報名資格審查關!
今年5月,,藝人仝卓以偽造應屆生身份參加高考的事件成為輿論焦點,,在報名階段的高考舞弊現(xiàn)象引發(fā)社會討論。
在2021年的高考報名工作中,,各地都著重強調了審查報名資格的重要性,。
例如,山東要求,,注重加強特殊考生的資格審核工作,,對提交申報資料的真實性進行嚴格把關,嚴防弄虛作假,。對于憑虛假材料報名,、騙取照顧資格的考生,一經查實,,將依法依規(guī)取消其當年參加考試或錄取的資格,。
在嚴防“高考移民”的基礎上,四川省特別提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負責審核考生的畢業(yè)學校,、應往屆屬性。
內蒙古則要求落實“誰主管,,誰審查,;誰簽字,誰負責”的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將報名資格審查責任明確到崗,、落實到人;不得變通或變相執(zhí)行自治區(qū)的相關規(guī)定,,嚴禁出臺針對考生報名的地方政策,。
除嚴禁歷屆生以應屆高中畢業(yè)生身份報名,并將資格審查工作落實到人之外,,安徽省還要求,,各報名點、縣(市,、區(qū))招生考試機構和市招生考試機構在報名結束后,,應根據(jù)省考試院有關工作程序和要求對所有報考的考生資格進行自查,、復核、審定并公示,。
多地更新高考加分政策
隨著高考報名的開啟,,一些地區(qū)也公布了2021年高考加分政策,從加分政策趨勢來看,,一些地區(qū)調整了“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臺灣省籍考生(含臺灣戶籍考生)”加分分值,。
山西給“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臺灣省籍考生(含臺灣戶籍考生)”加分項目設置了三年過渡期,,即2020—2022年高考在錄取時,在其高考成績基礎上增加10分投檔,。過渡期結束后,,加分項目和分值按中央有關文件精神進行調整。
今年10月,,福建發(fā)布的高考加分改革工作實施方案提到,,2021年起,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考生和臺灣省籍考生(含臺灣戶籍考生),加分分值從10分調整為5分,,可面向所有高校投檔時使用,。
此外,福建還明確,,少數(shù)民族考生加分分值從2021年起從10分調整為5分,,加分對象調整為全省19個民族鄉(xiāng)的少數(shù)民族考生,2026年起取消少數(shù)民族考生加分政策,。(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