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母嬰傳播?
母嬰傳播是指感染病原體(如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體和乙肝病毒)的母親在懷孕,、分娩或哺乳過程中,,將病毒或細菌傳染給嬰兒。如不進行治療,,大部分感染艾滋病的孩子會在5歲前死亡,;梅毒宮內(nèi)感染可導致流產(chǎn)、死胎,、先天性梅毒患兒,;宮內(nèi)感染乙肝病毒的兒童容易在低齡時期患上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防控母嬰傳播對兒童的健康至關重要。
1
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HIV)主要通過血液,、性接觸和母嬰傳播,。感染艾滋病病毒會導致人體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未規(guī)范治療可引發(fā)全身性疾病,,如嚴重的機會性感染疾病以及惡性腫瘤,。未經(jīng)治療的孕婦中,約有15-45%的嬰兒可能在出生時感染病毒,,但通過有效的干預,,感染風險可以降低到2%以下。
2
梅毒
梅毒是一種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系統(tǒng)性性傳播疾病,。梅毒會攻擊全身臟器和器官,產(chǎn)生多種癥狀,,引起皮膚,、神經(jīng)和心血管等多系統(tǒng)的損害。若孕婦在懷孕期間感染梅毒,,未經(jīng)過治療,,約有60%到90%的嬰兒可能受到感染,導致早產(chǎn),、低出生體重或死產(chǎn),。
3
乙肝
由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病毒性肝炎,具有傳染性,。根據(jù)病情進展為急性、慢性肝炎,,會導致肝臟不同程度炎癥壞死或肝纖維化的慢性疾病,。感染了乙肝的孕婦,如果不接受治療,,約有90%的嬰兒可能在出生時感染該病毒,,很多會發(fā)展成慢性乙肝,,給未來的健康埋下隱患。
如何預防母嬰傳播,?
艾滋病的預防措施
早期檢測:所有懷孕的女性都應在懷孕前和孕早期進行艾滋病檢測,,及時了解自身狀況。
抗病毒治療:一旦檢測為陽性,,整個孕期,、產(chǎn)時及產(chǎn)后都應在醫(yī)生指導下,按時服用抗病毒藥物,,同時接受CD4細胞計數(shù)和病毒載量監(jiān)測,,盡量將病毒載量控制到檢測不出(低于檢出線)的水平。
安全分娩:與醫(yī)生溝通,,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并確保在醫(yī)院待產(chǎn)。
新生兒護理:寶寶出生后,,應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抗病毒治療,,并選擇合適的喂養(yǎng)方式。
梅毒的預防措施
孕期檢測:所有孕婦都應進行梅毒篩查,,確保早期發(fā)現(xiàn)和治療,。
及時治療:如被診斷為梅毒,需盡快接受抗生素治療,,通常青霉素為首選,。
配偶檢測:伴侶同樣需要檢測和治療,以避免再感染,。
乙肝的預防措施
疫苗接種:注射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的最有效的方法,,未感染乙肝的育齡婦女如果存在感染風險且抗體為陰性或者弱陽性時建議加強乙肝疫苗的接種。
病毒檢測:孕期進行乙肝病毒檢測,,了解自身的感染狀態(tài),。
治療方案:若孕婦為乙肝攜帶者,醫(yī)生會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減少對嬰兒的影響,。
產(chǎn)后干預服務
感染艾滋病的媽媽:生下的寶寶應在出生后6小時內(nèi)服用抗病毒藥物,并于48小時內(nèi),、6周和3個月時分別采血進行嬰兒艾滋病感染早期診斷檢測,,如檢測結果為陰性,則到孩子滿12,、18個月時進行艾滋病抗體檢測,。
感染梅毒的媽媽:如媽媽孕期已接受規(guī)范治療和隨診,復診時會對寶寶進行查體和TPPA及RPR檢測,,根據(jù)檢測的結果再進行下一步的阻斷,,直到寶寶1歲半即可,。對孕期未接受規(guī)范性治療的孕產(chǎn)婦所生兒童提供預防性治療。
感染乙肝病毒的媽媽:乙肝感染媽媽所生寶寶,,應在出生后12小時內(nèi)盡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首劑乙肝疫苗,,并按規(guī)定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種。全程接種后一到兩個月及時進行乙肝病毒血清學檢測,,明確干預效果,。
生活中的注意事項
健康教育:夫妻雙方應主動學習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相關知識,,樹立健康觀念,。
安全性行為:避免高風險性行為,使用安全套以減少感染風險,。
定期檢查:定期接受婦女健康檢查,,及時治療任何生殖道感染。
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毒,、酗酒等不良習慣。
國家已出臺多項政策支持母嬰傳播的預防工作:
? 婚前檢查:婚前醫(yī)學檢查機構為新婚夫婦免費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檢測,。
? 產(chǎn)檢支持:產(chǎn)檢時,孕婦可獲得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免費檢測及咨詢服務,。
? 藥物保障: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產(chǎn)婦提供免費抗病毒藥物和住院分娩補助。
? 新生兒保護:對艾滋病病毒感染孕產(chǎn)婦所生兒童,,提供預防性抗病毒用藥,、奶粉補助和相關檢測支持。
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母嬰傳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從早期檢測,、及時治療,,到健康教育和政策支持,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保護未來生命的路上,,盡一份力,。讓我們攜手,為每一個新生命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