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
2021,,還要“假裝努力”嗎
星巴克里拿個電腦一坐就是一下午,,也許只是上網(wǎng)聊天;健身房內(nèi)運動5分鐘,、自拍兩小時……這些人被稱為“假裝努力氣氛組”,。
“氣氛組”一詞起源于酒吧,。他們是氣氛提供者,、熱鬧播種機,負責帶嗨全場,。生活中也經(jīng)常有這樣的氣氛組,,如果社會是個大酒吧,那它彌漫最深的,,是這些人帶來的焦灼氣氛,。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你的競爭者在看書;你的閨蜜在減肥,;隔壁鄰居在練腰,。”好像你不努力,,就可能被時代拋下,,成為競爭中的犧牲品。
微博上有人說,,成年人的覺醒,,從健身和學外語開始。尤其步入30歲,,你突然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渾渾噩噩下去了,,看一眼公眾號上《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你得努力,,你得追求進步,。于是健身、學外語,、閱讀,、寫作一一安排。
有人立馬辦了上萬元的健身卡,,逼著自己去運動,;有人報了外語晨讀班,一天不打卡,就在群里發(fā)紅包,;有人入手了kindle,,后來主要用來壓泡面。
通過這些,,我們表明自己是個努力上進的人,。不管你是失戀了、失業(yè)了,,還是放長假了,、新一年開始了,這兩項都高居未來計劃之首,?!拔业檬菔铮 蹦愎鴬^斗的頭巾準備洗心革面,,再也不能頹廢下去,,要做天天向上的都市麗人。
大家兢兢業(yè)業(yè)地貢獻“努力”氣氛:早上5點起床背單詞,,結果書沒翻頁,,充電寶卻沒電了;精心做了減脂餐,,最后零食吃得比主食還多,;游泳卡充了100次,一年之后,,還剩99次……架勢挺大,,氣氛也有,就是沒辦正事,。
也許是一天,、也許是一周、也許是一個月后,,很多人“支棱”不起來了,。下雨了,降溫了,,別去健身房了吧,。加班太晚了,還得哄孩子,,沒空學習了,。讀書傷眼,坐得腰疼,,今天早點睡吧,。困難總比辦法多,。
你又做回了從前的自己,肥胖,、宅,,不愿意出門見人,桌子上外賣滴下的油擦不掉,。你開始打游戲,,逃避學習和工作,只要拿起手機,,沒有三五個小時撒不了手,。就算是看書,翻不了十頁,,就覺得腦子轉得累,。焦急情緒圍繞著你,精力無法集中,,凡事急于求成,,然后,渴望能夠有一個方法論,,立刻獲得解脫。眼睛在房間里來回踅摸,,最后又拿起了書本,、換上了健身服,進入了下一個“努力”的循環(huán),。
這時,,努力成為目標本身,一旦停止努力,,就陷入焦慮之中,。你要求自己每時每刻,都做有意義的事情,,刷了會兒綜藝,、打了會兒游戲,就開始自責,。只有行動以后,,心靈才能獲得暫時的安寧,覺得自己在做事了,,在改變了,,每天能堅持下來,我也不容易呀,。
你需要制造一種自我提升的幻覺,,以此來對抗焦慮。當我們步入社會,面對種種新的人生難題,,能想到的,,是從應試教育中學到的舊方法:“努力學習”。讀書和健身是個不錯的抓手,。
但是,,這樣急就章一般的努力,通常換不來持久的成功,。它對于遠期的目標無益,,也很難從根本上改變現(xiàn)狀。我們需要搞清楚,,自己是在努力,,還是模仿努力;到底是想要努力,,還是努力的感覺,。
一個明確想從健身中獲得多少體脂率的下降、多少肌肉增長的人,,比跟風健身更容易達成目標,。我們不是要放棄努力,而是該明白為什么而努力,。一些人通過五花八門的方式,,給自己套上枷鎖,以此來約束自己,,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三分鐘熱度,,為努力烘托氣氛罷了。
努力兩個字總是讓人想到一幅握緊拳頭,、滿臉汗水的勞苦畫面,,仿佛只有痛苦才能獲得進步。我們都聽過那個笑話:三個人坐電梯從一樓到十樓,。一個原地跑步,,一個做俯臥撐,一個用頭撞墻,,他們都到了十樓,。有人問他們是如何到十樓的?一個說是跑上來的,。一個說是俯臥撐上來的,。一個說是用頭撞墻上來的。
其實,,痛苦和進步之間未必有必然的因果,。2020年各行各業(yè)的人過得都不太容易,,人們想要自我提升可以理解,但不能總想跟上別人“照抄答案”,。如果在提升自己的過程中,,某一方面讓你備感壓力,或者弊大于利,,那就停下來,,重新評估整個過程,堅持那些能讓你在快樂中感覺進步的事情,。新習慣未必一定是苦差事,。
生活中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努力”方式,只有你自己才能控制你的生活方向,。
楊杰 來源:中國青年報